close

  你所習慣的舒壓方法,長期而言,和身體的健康有密切的關係。壓力是件不容輕忽的事。

 

心煩的事情,要透過舒壓活動,產生平衡作用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壓秘方,但自己為何要這麼做? 卻不一定會意識到。更不清楚的它的效果如何了。

 

舒壓是心理的「代償」機制

舒壓的活動,像身體的「代償」作用一樣。

 

「代償」是身體裡的一種保護機制,當你超過你的體適能,快撐不下去了,身體會趕快用你比較習慣,或是有力的部位去救你。心理的「代償」機制,是去保護心理安全。可以避免情緒超過自身的負荷而爆發。

 

「代償」本來應該是暫時性的,在身體恢復正常,就應該消失的。糟糕的情況是,「代償」運動介入正確的運動狀態中。

 

長期舒壓的動作,會造成慣性。就像是身體動作會有固定的姿勢錯誤,例如:坐姿蹺腿、習慣聳肩、睡姿不良、走路外八…等。若是一直持續這樣的狀況,輕則會肌肉酸痛,重則可能造成受傷,這都是身體給我們的警訊。

 

「代償」改變正常行動,就是因為身體會記住「代償」的動作。在吃力或疲勞的時候,屈服於最熟悉的運作模式,久而久之,生活中都養成了壞習慣,造成身體不必要的負擔。

 

舒壓時,也是一樣,也會習慣於長期採用的某種舒壓的方法,造成心理的另一種負擔。

 

讓我自們來探討一下,大家習以為常的舒壓方法,它們到底有什麼意義? 和對健康的影響是什麼呢?

 

舒解壓力的方法,以ABCD四個類型來歸類,每類型代表不同的「舒壓有效指數」。

 

心煩時,你會怎麼做? 你知道你是屬於那類型的舒壓方式,以及它的有效度是多少? 

 

就知你是徧向那一類型呢?

A型:「移轉型」。「舒壓有效指數」40%

把壓力或不舒服的感受,暫時地移開注意力。這是最多人採用的方法。而移到什麼地方去呢? 包括:

 

吃東西、喝茶、泡咖啡、喝酒、抽煙。最多的是:去吃一頓大餐;

 

打開電視機、上網去流覽、去看電影、去唱卡拉OK

出去走走、買東西、參加旅行;

做任何事,只要過程中不再想心煩的事,例如洗衣服、打掃…

 

舒壓有效的原因是「移轉情緒」到其他事件。讓心中不再想起壓力來源,這種感受,有部分是讓思緒處在當下狀況。所以壓力感不見了。

 

小晴是一家公益機構的社工,以大姐姐身份,帶領身心障礙的小朋友團體活動。小晴的身材屬於圓嘟嘟的喜感型,大小朋友都很喜歡的她。

 

小晴說自己有內分泌失調的問題,原因在於一有壓力時,就會吃很多,吃很快。工作上的需要, 表現出開朗活潑一面,她個性其實會鑽牛角尖,有時心情不好時,又要勉強表現很開心的樣子。

 

她形容,當下班回到家,會像垃圾桶把所有食物一掃而光。

晚上又覺得想吃宵夜,又出去狂吃一番。

如果有什麼不開心的事,再加碼慰勞自己一下。

 

因此,壓力大,吃太多,體重過重,造成身體負荷,使得內分泌失調,就互為因果一直產生。

 

壓力會造成肥胖,就是為了移轉壓力到吃東西上。有些人會覺得:我不是真正想吃東西,但自己又強迫一直吃。

 

壓力也會造成酗酒,酗酒者給人的印象就是:借酒消愁,愁更愁。

 

「暴飲暴食」就是典型的舒解壓力的「代償」作用介入正常生活中,而造成的傷害。

 

「轉移型」也會有鈍化的現象,剛開始只要較短時間或較少的量,就可產生舒壓效果,到最後會需要越來越多。這也是為何酗酒最後會上癮,因為它的劑量需要越來越高。

 

「轉移型」短期是有效的,但根本的壓力問題並沒解決,只是暫時不去正視它,但它仍在。壓力會累積,雖一再地移轉它,但累積的壓力會像「集點換大獎」遊戲,壓力最後會崩潰,情緒會以更強烈方式反撲。

 

B型:「封裝型」。「舒壓有效指數」20%

用「封裝情緒」方法,以正面思考,否認負面情緒的存在。最典型的做法是:投入工作,讓忙碌把它淡化。把心煩的事忽略或視而不見。

 

美美是一位成功的律師,名校的法律系畢業,擁有律師執照,專精於商業事務的案件處理。四十多歲年紀,已經是一家中型的法事務所的律師兼合夥人。

 

在一次的健檢中,意外發現左右乳房共生出大大小小三十多顆的小硬塊。以X光、超音波到更精密的磁振攝影檢查,發現有些硬塊已二到三公分,和周圍的神經有浸潤的可能。除非是侵入性的檢查,比如切片化驗,無法判斷這些腫瘤是良性與否。但因為數量已很多,且依目前生活的慣性下,未來可能生出更多。醫生建議採取預防性措施,切除乳房較為安全。這使美美一家頓時陷入天人交戰的抉擇中。

 

長期以來,具有強烈企圖心的美美,除了工作量大外,也為照顧家中的孩子與維持和先生的關係,付出了比常人雙倍的努力。美美不是鋼鐵人,她也有壓力和心煩的事,她處理心煩的方法,就是一再地投入工作中。

 

她亮眼的成就之下,卻是失眠、常常感冒或小病不斷換來的。美美並沒不良的生活習慣,也都十分注重飲食健康,唯有心理的壓力,都被她刻意地的壓抑下來。醫生推斷乳房硬塊產生的原因,是長期工作辛勞,使免疫力下降所致。這根源很大比率來自心理壓力。

 

為何美美會壓抑壓力,轉而投入工作呢? 這源自於她從小的家境,父親早年經商失敗而消極度日,全由母親在市場賣菜維持家計。美美從小在心中就想要出人頭地,為母親分擔辛勞,同時也看不起失敗就怨天尤人的弱者。美美就是這樣,一路打拼,才有今天的成就。

 

美美是典型的情緒封裝,她不但移轉壓力到工作中,甚致以積極思想,趨策身心處於脆弱狀態下的自己,更加努力工作。 長期壓抑或驅趕負面情緒,產生身體疾病。

 

壓力不會平白地消失。用強力封裝的態度去處理壓力,它和「移轉型」的類似,也會像「集點換大獎」遊戲,情緒將會帶來健康傷害,終究會以你不樂見的方式強行出頭。

 

採用B型來處理自身的心煩,就會像是壓力鍋,一直加壓,卻無法有效地舒緩。壓力就從心理上的問題,變成身體的毛病。終有一天,自己也會病倒了。

 

C型:「傾訴型」。「舒壓有效指數」60%

壓力能有夥伴分勞解憂,將會是幸福的事。因此,在舒壓的效果上是很不錯的方法。

 

阿土伯在屏東鄉下務農,人口只有三千多人的小村莊。像台灣很多徧鄉「老老照顧」的縮影,年輕人都到都市了,留下阿土伯獨自照顧七十多歲生病的老婆。他的壓力是老伴的身體狀況。他說:

 

「我正等待阮牽手先走了之後,我再走。照顧她這麼多年,我感到人生無望了。我的舒壓方法是去找朋友泡茶聊天。」

 

「我會告訴我朋友,想陪老伴一起走的念頭,他們會安慰我,勸我不要這樣想,也會說一些開心的事,心情會比較看得開。」

 

阿土伯的朋友住在隔壁村,開車要45分。去的過程,他靜靜地在車上想著,有時傷心時,會自己落淚,或自言自語。反正車上沒人會看到,不怕見笑。等到泡茶聊天完,回到家時,煩惱就會去掉很多了。

 

採用「傾訴型」通常會以女姓居多。但我很佩服阿土伯的勇氣,說出一個男子漢的情義。他採用的舒壓方法也令我印象深刻。

 

「傾訴型」的方法,比之「移轉型」或「封裝型」,壓力有一個宣洩的管道,這是較為健康的方法。

 

它的副作用在於:如果習慣了找人傾訴,情緒會如電影情節一樣地反芻,產生煩憂多慮。情緒也會推移,或自責或找到代罪羔羊。當然,你的朋友們常常聽到你的傾訴,他們也會覺得不勝其擾,你自己有時成為一個吐苦水或抱怨者。

 

D型:「抒發型」。「 舒壓有效指數」80%

「抒發型」以「正面對決」的態度,來處理壓力。但它的手法卻是無聲無息的,從心裡面與壓力共處。為什麼說它是「抒發」呢? 因為它引導了壓力的機制,達到抒解的效果。

 

它的做法是感受到情緒的存在,而不去反制化它。例如,當面對別人情緒反應時,不採取行動去跟它一起躁動。雖然不舒服,但透過時間,讓壓力自然的來或去,如果覺得委曲想哭就哭,生氣時就生氣,害怕時就覺害怕,不去壓抑情緒。這時,或許需要獨處空間,一段時間後,心就能較為平靜。

 

誠實接受自己身心現況,從大腦神經而言,它可使升起的壓力荷爾蒙下降,這是生理的反應不會再有壓力症狀,像是心跳加快,呼吸急促,交感神經處於亢奮的狀態…等,可降低刺激大腦壓力機制,使得心情除卻下來。

 

最重要的,它不會反覆或累積,有效舒壓方法。

 

 

一位護理部的主管,管理院中大大小小的突發狀況,可以說忙到沒時間安靜下來,她說到:

 

「一天工作,回到家,我就是木頭人。我會讓自己腦袋處在情緒的空檔中,感受不安或不舒服的情緒,不去回應它。就只是知道。我老公看我一個人不想說話,也不會特別奇怪。他會讓我獨處一下。」

 

「昨天的情緒,就不要再帶到第二天了。」

 

「抒發型」的特徵是:它會覺知自我情緒的安靜空檔,不去克制不去沾惹情緒,它反應過後,就可重新面對每日的壓力來源了。

 

以上四種舒壓的方式,很多人都是混合著用的。

 

另一位說,她是一位社工,當她心煩時,她說:

 

「我的方法是打掃房間。」她以為打掃是工作,是用B「封壓型」來處理情緒。

 

我問:「打掃房間時,你覺這是工作嗎?」 她認為這不是工作,而是一種舒壓方式。「打掃時我不會特意地去想心煩的事,做完後,心情感覺較好些。」

 

這種方式仍是A「移轉型」,把心煩暫時地移轉,而非在壓力下,強迫性地持續地工作。

 

也有人覺得他是D「抒發型」,但其實不是。

 

分享說:「我會一個人靜靜地看書,故意不想那件煩心的事。」

 

我回答:「靜靜看書,因為過程中,是把心煩的事暫時移轉。會比較偏向A的『移轉型』。但如果煩心時時浮上心頭,而自我有發覺心理狀況失調,而讓情緒有所抒發效果,也會D型『抒發型』。」

 

運動是很有效的舒壓方法。如果你在運動時,是把注意力刻意地從心煩事件分開,則這個運動是以A「移轉型」的方式進行。 如果你運動時,是有把這件心煩的事掛在心上,當作一個發洩的出口,則這個方法是徧向D「抒發型」。

 

為何要特別的區分這些型態呢?

 

採用的方式,關係著心理健康外,也會和自己生活的勞累感受有關係。

 

採用AB 型來移轉心煩的事,是很多人產生壓力的主因,間接地,他們的勞累感受也較深刻。因為它採用一種逃避的方法,暫時移轉開,問題沒有消失,長期而言,累積成為壓力。

 

以用「吃」來紓解壓力為例,它很容易產生飲食失調或肥胖。在臨床的案例上,壓力下而產生的憂鬱症,也具有暴食、厭食或無法覺知食量的問題。

 

另一種是購物、看電影,做任何移轉性的活動,真正的問題並沒有被觸及或解決,它只是把問題暴發的時間往後延長。經常地以娛樂性來填補心煩的事,或許當下是快樂的,但感官的刺激會漸漸鈍化,樂趣會消失而索然無味,這往往是會更大的壓力或心理疾病來源之一。

 

採用C「傾訴型」雖是相對健康的態度,能夠面對問題,尋找諮詢。把情緒問題,透過對話來宣洩。但是這個方法能運作有效,取決於是否有人可以聆聽。同時,長期把別人當作情緒的出口,會造成對別人的困擾。同時別人建議的,畢竟不是專業的心理諮商,否會增加更大的情緒波動。這些都是不可預知的副作用。

 

這四個舒壓方法中,會以D「抒發法」相對健康且有效。它有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,就是要:有覺察到自己正處於什麼的心煩狀態中。

 

就是意識到,自己為何要麼做舒壓的原因。這個認知,就像是腰酸背痛了,被醫師找到不適的原因,是因為坐姿不良造成脊椎側彎。當心煩的事,從潛意識下感到毛燥,到浮現出意識層面,明白知道:我心煩著什麼? 進而採取紓解的方式,這兩者有很大差異。

 

明白自己壓力狀態,而做了如何處置的抉擇。即使他暫時沒有找到適切的處理方式,至少他有建構出空間,可不必聽令於情緒的擺弄。

 

百分之百舒壓的最高境界  

世界上一定沒有方法,可以百分之百達到舒壓效果吧

 

事實上是有的。能做到百分之百的舒壓的密秘,就在我們的大腦機制中。

 

採用的方法就是:當你視「壓力源」,不再為壓力時,大腦不會產生壓力感,也就不會釋放出壓力荷爾蒙。換言之,你就不會認為自己是處在壓力之中。

 

「壓力源」是產生壓力的源頭,也是真正的原因。它就像是測謊時,所問的「是否為真」的那一句關鍵話。

 

大腦不會被騙的,測謊的機制是透過血壓、心跳、出汗…等生理反應,覺知「壓力源」是否會產生壓力感,不是單靠嘴吧說,而是真實不起反應。

 

百花叢裏過 片葉不沾身

心煩的特性,是自我覺知的壓力感。每人對壓力來源的反應,都是自我內心作用產生。因此,相對造成壓力的事件,我們稱它為「壓力源」,不見得對每一個人對「壓力源」,都會產生壓力反應。

 

如果世上存在「百分之百的舒壓」方法,那就是:當面對一百分的「壓力源」時,產生零分的 「壓力」反應。這才是完勝「壓力」的最高境界。

 

一部很重要的佛教經典「金剛經」,有一段對「煩惱源」與「煩惱」的關係,它以「百花」和「花影」來對比:

 

「百華()叢裏過。片葉不沾身。故云無所住也」。

 

春天盛開的百花,心中總會留下影像。但可以不要讓這些影像停留。就像花瓣或落葉,擦身而落,不會去沾染它。

 

「春天百花」就是指「煩惱源」。它會產生「煩惱」的原因是心中留下了「花影」的心像。

 

心去沾惹了這個「煩惱源」,留住影像而有了「煩惱」結果。換句話說:注意力停留在「壓力源」而產生了「壓力」。

 

這個關係正足以說明「壓力源」與「壓力」是經過心的連結。追根究底,是因為「沾惹」和「反應」它所以心中才會有壓力感。

 

春天百花盛開是無法改變的現象,但如果走入花,片葉不沾身,「煩惱源」與我有何關哉?

 

我問學員:你心煩的事是什麼呢? 學員:

 

「為工作。」

「是為工作中的那部份呢? 是因工作難度高? 自己能力不足? 有令人厭的老板、同事、下屬或客戶? 或是自我期許高? 工作的外部環境艱難?…」

 

「是和同事關係上,很競爭,大家都口蜜腹劍,很難相處。」

 

「辦公室的生態,是工作平常的現象。就像百花盛開是自然現象,而你會為「同事相處」而感到壓力,是心中沾染了「同事相處」的花瓣或落葉惹的禍。這句話你懂嗎?

 

學員微笑地點了頭。說:「『壓力源』是不易改變的,但想不想讓這個『壓力源』,成為我的壓力,是自己可選擇。」

 

要不要讓它去沾染自己的心,通常是自己可以選擇的,即使開始它不是那麼容易做到。

 

百分之百的舒壓指數,就是「面對壓力源,不起壓力反應」。當看到百花時,注意力不會因它的嬌美而留住。煩惱或是壓力的特性就如百花,具有聲、色、香、光,把你注意力牢牢吸引住,不忍離開片刻。

 

美國的時代週刊(TIME)的封面,有幾次以「正念革命,Mindfulness Revolution」或「靜心的科學,Science of Meditation」主題,探討美國社會中,崇尚一心多用,或是多工(Multi taking)文化的社會,需要從心智(mind)下手,來提升大腦對於壓力的相處能力。它提到一種意識的特殊狀態,對壓力很有助益,稱為「存在於正念之中,being Mindful」。 是指:「意識存在於專注當下」的現象。

 

我們生活中,因為在注意力的聚焦,會出現短暫的正念體驗,處在這個片刻,會是心情最放鬆,最有創造力的時刻。正念訓練就是要透過技巧來練習,複制或重現這種「正念,mindfulness」的意識狀態,讓它成為現代生活中,對抗壓力的天賦能力。

壓力的「爆點」在大腦,不在心理

生物會有壓力反應,是求生的一種能力,如果沒有這種驚恐的感受,可能處於危險無法逃生。

 

對於壓力的感受,人人有差異,重點在於引爆這個的壓力的「爆點」,是基於怎樣的機制被觸動?

 

史丹佛大學生物系暨神經科學系教授,薩波斯基(Robert Sapolsky)。精通神經內分泌學與壓力荷爾蒙的相關研究。他為讓大眾了解壓力,並非只是心理問題,而是生理機制上的反應,定期為《科學》(The Sciences)及《發現》(Discover)等著名的雜誌撰寫文章。他的一本書《為什麼斑馬會不得胃潰瘍?》。解釋壓力下,人和斑馬在面對生死交關的危險時,大腦是如何運作的,有何不同?

 

作者以有趣的方式,引導讀者去想像自己是那隻被獅子追的斑馬,在千鈞一髮之際,逃過了死劫。

 

斑馬即使在千鈞一髮逃離獅吻,但在很短的幾分鐘內,死裡逃生的斑馬退到稍遠的距離,牠就自顧自地吃起草來。能進食,代表身心處於放鬆的平衡狀態。

 

以人類的感受,斑馬雖逃生了,但牠的兄弟不幸淪為獅群大餐。現場仍可聽見哀號聲吧,如果人類剛經過獵殺而逃生,心中一定尚在害怕驚惶之中,情緒久久難以復平吧!

 

斑馬能正常進食,表示牠並沒有壓力累積,這保護了牠的消化系統,快速地回復到正常的運作,所以不會得胃潰瘍。胃潰瘍是文明病,越是高度工業化,有壓力的社會,它的比率越高。如果斑馬的生理機制像人類一樣,無法很快地排除壓力,每天暴露在非洲大草原的獵物,一定深受消化不良的胃病。

為何斑馬可以這麼快地排除情緒困擾,不受制於壓力,最大密秘在大腦的機制。

 

人類和斑馬的大腦,都具有原始爬蟲類的腦,那是由決策逃跑、決策攻擊和持續等待三種模式的「決策區」,以及包覆在這個「決策區」的感性驅動力 -「情緒區」。

 

我們已知大腦的杏仁核與包覆海馬迴,就分別主司「決策區」與「情緒區「反應。斑馬之所以不得胃潰瘍在於,牠的情緒反應的杏仁核,在與獅子保持了安全距離後,牠就不再分泌「壓力荷爾蒙」。

 

「距離等於安全感」就是斑馬的邏輯。

 

牠的身體不會處於緊張的狀態,即使每日看到「壓力源」-獅群的出沒,也不起壓力反應。 因此它胃中的消化液的分泌不會產生混亂。

 

人類或靈長類,在後期進化了「理性思考區」,它就是大腦最外層的灰質與白質。這個新的腦區,具有邏輯分析與推理的功能,使得人類可文明可以長足進展。「理性思考腦區」最重要功能之一是「模擬」。

 

大腦「模擬」如同兵棋推演,會想到生死存亡壓力,即使危險與威脅已不在眼前了

 

「模擬生死關頭」的情景,仍會一直影響著海馬迴的「情緒區」,進而讓主司決策的杏仁核做出了反應。

 

杏仁核分不清:它是真正危急,或是「模擬」狀態下的危險。進而分泌「壓力荷爾蒙」去影響生理。身體呼應著:心跳加快、呼吸急促、肌肉僵硬、血壓升高,交感神經壓抑著放鬆功能的副交感神經。

 

薩波斯基的書中,提到壓力的影響到不只是消化系統,包括心血管系統、內分泌與免疫系統,也會首當其衝。長期會使你的心血管(心臟病、中風)、能量代謝(糖尿病)、消化道(胃潰瘍、結腸炎、便秘)、生長(侏儒症)、生殖(不孕、性無能)、免疫(個是傳染病、癌症)、神經(神經死亡)、精神(精神分裂),及老化等,都可能出問題。 我們可以說:

 

理性思考模擬了危險,進而「壓力荷爾蒙」造成了身體處於備戰下,長期造成全身受到嚴重傷害。

 

回到斑馬與人類在面對壓力的處理模式。相同的是:

 

兩者情緒都是有驚恐害怕,刺激腎上線素,讓肌肉充血產生爆發力,奮力逃生。

 

不同的是:當壓力源消失時,動物的情緒會恢復平靜,但人類「模擬」的功能,會仍然緊張,處在備戰狀態。

 

正念產生「減壓」的方法是有科學根據的:壓力的產生,雖是心理現象,大腦神經會由荷爾蒙趨動,產生了生理反應。皮質醇(cortisol),又譯成可體松,在應付壓力中扮演重要角色,故又被稱為「壓力荷爾蒙」。它屬於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皮質激素之中的糖皮質激素,皮質醇會提高血壓、血糖水平,長期會影響身體的免疫作用作用。

 

透過正念的引導工具,學習如何進入靜心的狀態,使得即使處於壓力來源,卻不易分泌「壓力荷爾蒙」。因此,才稱這是紓解壓力的根本方法,「舒壓有效指數」百分之一百。

arrow
arrow

    正念照護 - Ben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