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螢幕擷取畫面 (72).png


討拍成癮的男人

 

台北影展的介紹一部影片, 說一個男人養成了每天都必須大哭幾次,表達對妻子忠貞愛情,以博取別人對他的讚美與關注,最後漸漸成癮,如果沒有人讚美他,他就覺得表現不夠好。故事起源於他的妻子因車禍而陷入昏迷的這一段期間,他的情緒轉變成對妻子的高度的依戀與體貼,並向親朋好友展現出在誇張的強烈感情,不知不覺他成為一個人人按讚的「愛情模範」。但是當他的妻子從昏迷中醒來之後,這樣子的情緒動機消失了,他變得無所適從。 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,他以大哭的方式表達情緒,充滿了喜感以及反諷。當他妻子醒來之後,「愛情模範」的標籤成為生活中的一個框架,討拍成癮的結果,他做事的標準變成「別人如何看」為標準,迷失在自己與他人的價值觀之間。

 

「正確的思考」代表了一種道德標準

 

正念很容易被誤解為「正確思考方式」。正不正確代表了一種標準,是一種對自己當下、真實、自然而生的情緒,出現一種強迫性的選擇性行為。無論當下是勇敢或不勇敢,悲傷和不悲傷,害怕或不害怕,就只擷取當時標準所認可的,而捨棄不符合或所認可的標準。 就像上面那一個男人每天都必須要表達悲傷情緒一樣,如果沒有在大眾的面前大哭,他會給予自我「對或錯」的批判,產生了患得患失的心理。

 

這也讓我想起了現實中,有一些父母從社會的觀點或標準,作為自己身為父母,或認定小孩子應該要怎麼做,或要走哪一行,才是正確選擇的標準,而不問你自己或是小孩子本身真實、自然的選擇或表達方式。我認識的一位媽媽與兒子關係非常惡劣,並且持續了十幾年,最後彼此都不再溝通講話。主要原因在她兒子在青少年的時候又迷上的兩件事情,而這兩件事情媽媽認為這是不符合她的標準,而強力的去阻止他。孩子的興趣沒有辦法得到充分的發揮,在成長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的怨恨和爭吵。 孩子迷上的第一件事情是街舞,那是在十幾年前非常流行的街頭嘻哈風, 孩子跟同學參加的社團非常熱衷於這種表演,但媽媽覺得是壞孩子才會喜歡, 不符合她的高尚的標準,當小孩子要出去的時候,她都極力阻擾他。 第二件事情是青少年喜歡的打電動,這是一般青少年非常普遍的一種現象。當時沒有像今天的電玩競爭化成為一個比賽,媽媽覺得小孩子怎麼可以每天沉迷電動玩具,也透過各種手段嚴加管教。弄到最後的結果就是親子關係急速的惡化,一直到孩子成年之後也仍然是無法溝通。

 

思考內容不是問題,問題是強加的「正不正確」性

 

這位媽媽一直不明白孩子的需要,明明是為孩子好,自己的想法才是「正確的思考」。 如果用「正確的思考」單一標準看很多事,有可能會扭曲了原本的狀況。問題不在那個想法或思考本身,而是在於加在前面的「正確」跟「不正確」標準的取捨。例如我們常會用的勸吿他人,或自我激勵的話:「你應該怎麼做」、「你必須怎麼做」、「你不可以怎樣」、「看別人都這樣子,所以你也要這樣子」…如此的表達方式可稱為一種思想的為「框架」,作為取捨的標準,強加在自己或別人身上。這正是「正念態度」所要避免而視為毒蛇猛獸的思考方式。

arrow
arrow

    正念照護 - Ben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