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螢幕擷取畫面 (71).png


令人更加緊張「安慰名言」

 

我們常常想要安慰別人,說一些溫柔鼓勵的的話,使對方重新燃起鬥志,或不要那麼緊張,不要那麼悲傷,不要那麼憤怒…。但是有沒有想過,你講的安慰話,會不會適得其反。可能會使得對方更加的害怕,更加的緊張,或加劇他們的悲傷。

 

曾經在醫院看到臨進開刀病房,做心臟繞道手術病人和家屬,安慰的場景。

 

女兒對媽說:「媽你要堅強,不要害怕,這個手術不會痛的,通常只要半個小時就會結束,手術成功的機會是95%,這位醫生是非常有經驗的醫師,你不用擔心啊。」

 

這本來是一句鼓勵的話,但是聽在媽媽的耳裡,臉上閃過一抹的疑慮。媽媽的大腦可能不由自主地浮現出這樣的念頭:「手術一定會很痛的。手術失敗的機率有5%。 我會不是會是那其中之一。 醫生再怎麼厲害也會失敗的, 那這一次會不會是其中失手的一次呢?  」

 

媽媽感到脆弱且又非常害怕,雖然努力的壓抑自己情緒,但害怕的情緒。讓他心跳加快,全身僵硬,雙手緊握床沿,緊張地說不出話來。


 

為什麼鼓勵性的語言常常是無效的呢?

 

安慰名言:「不要緊張」、「不要悲傷」、「不要生氣」…,這些話,我們太常說了。 在〈情緒大腦的秘密檔案〉這一本書,作者理查戴維森(Richard Davidson), 他是一位情緒與腦神經變化的研究先趨。提到:「注意力會有選擇性,會有意識的聚焦到那一個特點,而忽略其他的」。因此當人們聽到這些安慰語的意涵時,如果他當時正處於這些負面想法或心情時,他只會選擇性的感受到緊張、悲傷、生氣、憤怒…等,安慰話的內容中所有的「不要…」都會聽不到。

 

所有強調「正面思考」激勵人心的正向和積極性的話語。例如,告訴人不要害怕要勇敢、忍耐一下你會成功的、要堅強的面對工作挑戰、生命苦短要好好的把握時間……等。當你做這樣子的激勵的時候,聽到對方的耳裡,有時反而激起更大的害怕跟負面的情緒。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情緒產生不是用念頭或想法,他直接受控於大腦的杏仁核反應,當他接收到你的安慰語時,會透過荷爾蒙分泌而產生了情緒,很有可能,這樣的機制它就是一直在釋放更多的壓力的訊息。

 

要怎樣才會有效呢?

鼓勵和積極性思考本身是沒有錯的,但它無法壓抑當下產生出來自然、真實的念頭。以在病房臨要開刀的母親為例,那時她無法再堅強下去了,也很害怕。但女兒鼓勵性的話,是在否認母親本能的害怕情緒,不允許害怕有存在空間,或貶為不好的思想內容。有效的做法是:透過「回到當下」的正念覺察,真實地感受到心中生起的念頭、情緒,以及身體的感覺,同時以允許和接受的態度去對待它們,這樣在大腦的作用中,正是有效地降低敏感的杏仁核持續地分泌更多壓力荷爾蒙。有效的安慰方法是:

 

女兒:「媽如果你害怕或緊張,請你感覺一下心中的想法什麼…,也感受一下現在緊張的心情…,注意自己身體有那些害怕的反應,像是眼眶四週、胸口,肩膀,肚子,最敏感的是呼吸,是否變得非常的短而急,試著感覺呼吸的節奏,放鬆一下身體。」

 

當完成了當下的覺察之後,可以接著說:「這個手術或許會不舒服,但只要半個小時就會結束,手術成功的機會是95%,這位醫生是非常有經驗的醫師,你不用擔心啊。」

 

正念覺察當下

 

正念不用一個篩子,去篩選出你所想要的思想,不去正視當下情感的出現。同時鼓勵回到當下,去感覺自己的呼吸節奏與身體在此時此刻的狀態。如果你覺得很害怕,那就告訴自己:「我很害怕」。如果你不夠堅強想要有人擁抱, 你也可以勇敢的告訴別人,你需要怎樣的情緒支持。在過程中不要給自己太多的附加的情緒和判別。正念的真正意思,可以用「正念減壓課程」的創始人,卡巴金博士對正念下的定義:「專注在當下發生的事,而不帶起任何的批判。」 聚焦現在發生的事物,專心一意的觀察力,以及不對念頭生起批判性的想法(例如,批判自己的害怕為不好)。

 

最後,只有重視正面、正向、積極的思考,會造成為非常大的壓力來源,對人們的心理健康產生更大的傷害,後果會很為可怕。

arrow
arrow

    正念照護 - Ben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