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螢幕擷取畫面 (69).png


飽食終日 精疲力竭

 

這是很多人的痛,有時候一天工作下來或甚致無事忙,回到家就像洩氣的皮球,感覺非常的疲倦。所做的事也不是體力操勞,反而大部分時間是待在辦公室吹冷氣,但是每日工作的疲倦感卻很深刻,常是提不起精神來。即使前一天休息過了,應該今天是神清氣爽,充滿的能量的啊,但為何這樣子的疲倦呢? 到底我的精力是秏竭在那裡了?

 

覺得疲憊,有時候不是體力操勞的問題,而是情緒和精神的壓力,讓生活變強迫性的付出,長期以來你會覺得消秏了很多心神。我現在要教大家一種方法,去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, 到底是哪一些地方,或是做了哪一些事情,即使再刻意滋養自己,也像把水倒入竹簍一樣,漏掉了很多的精力而不自知。

 

第一個方法:正念覺察 制作專屬的「日常能量表」

 

這是透過自我覺察,檢視生活或工作的內容。「日常能量表」的制作要領,要「先快後慢」。用較快速的直覺式反應,完成以下三個步驟,重點是在5分鐘內完成。三個動作完成之後,再發一些時間,把結果計算出來,之後,再慢慢地審思,你為何在第一時間內給自己這些判別。

 

第一個步驟:請你拿出一張或一頁空白紙,快速的在靠邊,以條列式,寫下你典型的一日,所做的每一件事情。 請依所做事情的順序,逐一表列,但所列的事件,就一句話簡單的敘述就好,例如「吃早餐」、「開車上班」、「例行部門會議」…,至少要表列出10件以上,或許細分更多項目,更能看出原因。等你做好的時候,再請你再做第二個動作。

 

第二個步驟:請你把寫好的每個項目,判別一下。哪一件事對你而言是「滋養」的,哪一件事對你而言是「秏能」的。 所謂「滋養」是指你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,感覺到得到了能量,有喜樂跟快樂的感受。而所謂「秏能」是指你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,心中有阻力,會覺得艱辛而不快樂的情緒。

 

把所有的「滋養」的項目用「+」表達,如果「滋養」的強度很高,最多可以畫出五個「+」。

把所有的「秏能」的項目用「- 」 表達,如果「秏能」的強度很高,最多可以畫出五個「-」。

第三個步驟:請你做一個統計。每日的工作中 ,如果以項目來看, 你的「滋養」和「秏能」的比率是幾比幾? 如果再考慮強度的話,它們的比例又是怎麼樣(計算的方法是把所有的「+」與「-」的數量加起來,看「滋養」與「秏能」各佔多少比率)。或許你可以得出了一個結果,一天的時間內你是處於怎樣的狀況,是那些事情讓你的精力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了。 覺察這些狀態就是讓你覺得勞累的最大的原因。

 

第二個方法:調整行程 滋養生活

 

如果你的典型一日是「滋養」大於「秏能」,那真是要恭喜你了。 因為你是活在一個活力滿滿的快樂當中。你可以做的是盡量擴大你「滋養」項目的強度,讓自己有更大或更久的滋養效果。 但是如果你發現生活是「秏能」多過「滋養」的,你可以從外到內在做一些調整:

 

從外在的行程上有自覺性地去減少「秏能」的工作,而增加「滋養」。「日常能量表」最大的意義,不是判定你是生活狀態,而是提供一份覺察日誌,使自己可以自我調整生活的內容。 或者,如果工作項目沒有辦法更改,可以增加「滋養」的時間,或減少「秏能」的時間,例如,刻意地把會議時間縮短10分或20分。或增長與家人相處或聊天時光(如果自評為滋養的話) … 等等。

 

如果工作無法做任何調整,包括時間跟項目上,可以做自我心態上的調整。例如,本來開車上下班的過程是耗能的事情,但利用這時間,學習語言,或聽廣播、音樂…等,讓這個過程變成相對滋養,這就是心態調整。有個媽媽跟我說,他一向非常討厭準備早或晚餐,因為那個過程非常的匆忙。因為心態的調整,她覺得提供一個媽媽的味道給全家人,是一件幸福的事情,心態就做了調整。 工作上也有同樣的例子,本來覺得客戶是非常不可理喻, 因為自己心態的調整,明白這就是一種學習跟磨練,而產生了不同的觀感。

 

第三個方法:把注意力放當下

 

如果都無法從外和內在做調整,那就覺察到自己在此時此刻是不舒服的感覺,是處於壓力之下。 自我覺察會讓自己的念頭和情緒得到控制,同時把你的注意力回到當下。

正念「當下紓壓法」能夠身處壓力之中,而不起壓力反應。或是面對壓力下,自我調節的「三分鐘呼吸空檔」的方法都是很有效果的。

 

更多訊息了解「當下紓壓法」與「三分呼吸空檔」,請參閱另外文章。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正念照護 - Ben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