螢幕擷取畫面 (225).png

「正念」不只是在生活裡,也可在商業裡。 「正念」不是為了銷售(not for sale),而是工作提案與管理態度。

一、認知「生意」的核心

把正念放入企管領域是一門顯學,吸引了企管商學院或企業的追捧。「正念減壓,MBSR」課程從它1978年開始的發展和應用至今,看到一個最有商業價值與獲利性的模式,就是把它應用在企業和職場上。這個以提高績效與利潤為目標的市場。每一個課程被視為一個「商品」,企業內訓提案視為一筆「生意」。推到極致,就要講求功利與效果,所謂的性價比或CP值,追求所投資的每一分錢,最大化為企業的績效或產出。「正念」考量到個人的自我成長或身心感受之類的抽象概念,這種商品不是企業的「生意」核心,只能當作一種非主流性的嚐鮮性行為。企業教育訓練預算是有限的,正念課程將和其他同質性的課程,如卡內基訓練、NPL(認知心理學)、魔鬼訓練營…等成長或策略營一起競爭有限的企業預算。

 

二、正念呼應管理上的感性的行

「企業正念」訴求「個人成長」或「領導人情緒智商」課程取得口碑。重要的是「正念」呼應了情緒訴求,體現領導人的感性特質。依個人的理解,它表達管理中「在善意的基礎上,激發組織熱情,開發個人的潛能」。同理心是管理中善意的基礎,在企業中的現實冷漠環境中,給予情緒受傷的補救方法。這是情緒影響力產生組織凝聚力與溝通力來源。這種特色與其他管理訓練有所區分。「正念」在形塑企業文化上,能夠更有創意地看待棘手的問題,也對壓力的防禦性反應降低,具有提升組織績效的結果

 

三、兩種不同的商業邏輯

如把「正念」理解為純商業行為,你如何理解「生意」? 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完整的對比。一是運用專注力訓練為工具所開的課程作為管理核心職能。這種商業邏輯透過自覺與覺他的內、外專注力,提升管理組織的溝通、團隊合作進而提升它的效率的作用。訓練的訴求對象是職場的個人或管理者。

另一個邏輯是把解決工作或組織問題的管理職能。管理課程可以運用「正念」態度和方法,提供組識、企畫、執行、領導與激勵等面向的課程提案。它訓練的對象是組識或管理層面所產生綜效。

分別是以「正念」強調經理人特點,或以「管理」著重解決組織痛點,兩者為不同主體論述。這兩種都會是企管訓練所必需的。

 

四、更重要,它是不是可持續。

正念為基礎的企業課程,能否持續下去,或是一時的熱潮,應回到企業的本質,從人力資源(HR)主管角度檢視,課程的核心緊扣住企業的組織效率,警惕三件事:

 

第一、能不能解決企業問題?

第二、能不能創造價值?

第三、能不能順應變化與挑戰?

 

持續的關鍵在於課程要以實務解方案,要具有管理學上的說服力,而不單是正念體驗。舉一個互連網剛興起時的例子,那時企業界分為網路公司,以及沒有連網的傳統產業。到現在發展狀況,兩者是合而為一,所有公司都是連網的公司。正念的可持續性也是一樣,所有的管理都會是正念經理,企管課程都具有情商或正念精神的管理基礎。

 

五、正念是一種態度與提案,而非銷售商品(not for sale)

正念課程應用在企業上,和其他各種「以正念為基礎」的應用是一致的,提供不是技巧,而是態度,一種生活與工作態度,在工作中體現的精神。作為正念老師在教導的企業正念時,應體認到企業處於競爭的環境,需要安定力量,在動與靜,冰與火的淬煉中,造就管理者與組織的成功,需從實務與自我體現中產生影響力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正念照護 - Ben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